本周风向数读(3.9-3.15)| 国家博物馆向社会征集疫情见证物

1、 温暖互助:疫情中的海外留学生丨独家

新的灾区、团结、无力感(来源:凤凰网文创)

远在他乡的海外华人,也感受到疫情的潮水在向他们逼近。在灾难面前,每个个体也都怀着同样朴素的心愿,想要在最大程度上获得平安。保全自身必不可少,而危难时刻彼此的体恤与关怀才更难能可贵。在疫情的潮水面前,我们该去援助、去记录、还是在沉痛追思过后,更加坚韧地生活下去。凤凰网文创频道继续对话多位海外华人,听听他们如何经历和应对这道洪流。

2、 陈履生:建立国家级的防疫博物馆,是更为久远的公共卫生教育方式

纪念、牢记历史、社会意义(来源:凤凰网文创)

由于一场大规模爆发的新冠疫情,中国乃至全世界都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这一切都不断呼唤着人们,是该痛定思痛的时候了。“牢记历史,避免重蹈覆辙”已经不再成为一句空话。当下,来自社会各界人士都提出疫情后不同形式的纪念和教育形式,比如,纪念碑、雕塑、博物馆等。迄今为止,中国还没有一座国家级的医学博物馆,甚至连这一种类的博物馆也少之又少。为此,凤凰网对话前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现中国汉画学会会长陈履生,也是他率先提出和呼吁建立中国防疫博物馆。

3、 你的出入证有博物馆想收,国博及多个省博征集疫情见证物

社会征集、历史见证、疫情纪实展(来源:新京报)

新冠肺炎疫情还未结束,为疫情存留历史见证的行动已经启动。3月11日,中国国家博物馆发布公告,向全社会征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相关实物资料,要求具有“收藏、研究、展示、纪念”价值。从2月下旬开始,全国多地博物馆、档案馆已经陆续发布通告,向社会征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见证物和档案材料。这些征集物将如何融入集体记忆?截至目前,已经有多家省级博物馆宣布,疫情结束后将尽快举办疫情纪实展。

4、 3国百人志愿者线上合作,为伊朗翻译中国防疫经验

志愿者组织、信息桥梁、社交媒体(来源:观察者网)

伊朗卫生部3月10日宣布,境内已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8042例,但民众防范意识依然薄弱,缺乏正确防疫知识的宣传。在伊朗的社交媒体上,活跃着一个叫“中伊防疫互助小组”的志愿者组织,来自三个国家的200多名志愿者,编译中国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各种资料,通过互联网向伊朗民众普及防控知识,架起了一座携手抗疫、守望相助的信息桥梁。

5、 北京明确电商类教育类等直播不属于表演,无需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调整、审批范围、通知(来源:南方都市报)

近日,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在官网发布特别提示,明确电商类、教育类、医疗类、培训类、金融类、旅游类、美食类、体育类、聊天类等直播不属于网络表演,不需要申请办理《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6、 首次由女性担任!希腊美女任东京奥运圣火传递头号火炬手

奥运圣火、第一棒、金牌得主(来源:环球网)

按照惯例,圣火采集后,第一棒火炬手需由希腊方面确认人选。为此,希腊奥组委于6日正式公布了传递圣火第一棒火炬手——2016年里约奥运会射击项目金牌得主安娜⋅克拉卡奇(23岁)。据希腊奥组委方面称,这也是历史上第一次由女性担任第一棒火炬手。紧随其后负责传递的是2004年雅典奥运会女子马拉松金牌获得者、日本运动员野口瑞希(41岁)。

7、 纪录片片单推荐:《他们在岛屿写作:朝向一首诗的完成》

2020年,3月13日,台湾诗人杨牧辞世。“假如潮水不断以记忆的速度,我以同样的心。”他的语言,始终让人觉得新鲜。诺奖评委马悦然非常喜欢杨牧的作品,因此,杨牧也被一度认为是非常有希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华语诗人。在晚年,他依旧写诗,并一直坚持用古朴的钢笔和过时的打字机。

《他们在岛屿写作:朝向一首诗的完成》由诗人杨牧好友、同学的讲述开始,以时间为序,慢慢将好学、富有文学才华又真实的杨牧拉至观者跟前。从聊至赴爱荷华开始,杨牧出现在荧屏上,和友人、文人交叉描绘自己的故事,同时也伴随着诗歌由稚嫩到沉思。诗人似乎不再那么遥不可及,观者也可以跟随诗人杨牧的逻辑一步步成长。

《他们在岛屿写作》系列是21世纪台湾文坛最重量的文学纪录,影坛最深刻的文学电影。五位台湾电影导演以电影式叙事手法与影像风格,纪录与诠释六位台湾文学巨擘的创作灵魂。

------------------------------------------

5位小编本周在读

《博物馆之美》

作者:陈履生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推荐理由:

新冠肺炎疫情已具有全球大流行趋势,记录、陈列灾难,后人方能借此读史明志。本书作者、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现中国汉画学会会长陈履生,率先提出和呼吁建立中国防疫博物馆,这是一种被认为有广泛教育和社会意义的形式。

“城市发展史是一部独特的世界文明史。如何看待城市资源,公众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尊重、保护、利用是一种,破旧立新、推倒重来也是一种。这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会反映到城市的面貌和品格上,也会反映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上。作为博物馆,这里不分展厅,没有展柜,偶尔在墙上有几块说明牌。如果这样一个巨大的骸骨场在这座城市中长眠于地下,那它不可能与今天发生什么关联。可是,把它作为城市资源来对待,用博物馆的方式来利用资源、开放资源,使今天城市中的公众由此了解历史、认识过往,即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也丰富了城市博物馆的品类。这就是城市对于资源的一种利用。”

博物馆有它自成体系的特殊语言和表达方式,即以物证史。博物馆世界的奇妙之处正是以其丰富性而展开为一部人类的百科全书,通过它我们能够了解历史,能够看到文化的衍变和艺术的发展,能够看到伟大的创造和杰出的人物。在这个新时代,博物馆呈现出门庭若市的景象,它的美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书则从学术、收藏、展览等方面详细解读了博物馆之美到底美正在何处。

------------------------------------------

策划人: 宋观,高晓晨

值班编辑: 高晓晨

助理编辑: 穆楠、张倪侥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