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林:长生疫苗案后,基层干部的责任心有很大变化

原标题:专访吉林省政协主席江泽林

在今年全国两会政协会议的一次小组讨论上,全国政协委员、吉林省政协主席江泽林的一个观点引发关注。他表示,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农业大市、农业大县的主要领导干部需要保持相对稳定。

江泽林曾任职海南、陕西,2015年由陕西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调任国务院副秘书长,并同时担任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分管领域一直没有离开过农业。去年1月,他当选为吉林省政协主席。

乡村振兴为何党政干部需要稳定?对其应该如何考核?精准扶贫过程中出现形式主义怎么办?3月13日,“政事儿”专访了江泽林。他表示,乡村振兴应建立科学高效的干部指标评价体系,对长期在基层做出业绩、表现好的干部,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应根据其业绩考核结果予以重用。

谈干部稳定

政事儿:我们注意到,在你提出这个观点之前,中央要求脱贫攻坚的领导干部也要保持稳定。

江泽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深刻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特征,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锚定农业农村现代化总目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必须建立一支强有力的、稳定的三农领导干部队伍。我认为,农业大市大县党政主要领导相对稳定很必要。

政事儿:这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江泽林:农业农村是一门大学问,既要考虑自然规律也要考虑经济规律。只有这支队伍稳定,才能符合农业产业是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相交织的特点,久久为功。领导农业农村工作的干部,只有经过长期历练,才能基本功过硬,成为行家里手,才能在熟悉的情况下工作,才能更好地理解、执行和贯彻落实好中央对三农工作的一系列部署和要求。

政事儿:那对他们的晋升会不会产生影响?

江泽林:脱贫攻坚是主战场,是检验和发现优秀干部的第一线。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得好,就是最好的上升渠道。

对县级以上领导干部,重点是提高思想认识,引导树立正确政绩观,掌握精准脱贫方法论,提升研究攻坚问题、解决攻坚难题能力。对如期完成任务且表现突出的贫困县党政正职应予以重用。

要注重在脱贫攻坚一线考察识别干部,鲜明在脱贫攻坚一线的用人导向,拿出具体措施和办法,对坚持原则、敢拼敢闯、符合条件的要大胆使用,在推优推先、职务职级晋升时优先考虑。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只有在第一线增强本领、锻炼成长,兢兢业业、履职担当,才会有机会在更广阔的平台上为党尽心、为人民服务。

政事儿:这是否需要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

江泽林:深入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需要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政策的执行,还迫切需要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进程和成果进行量化评价,构建科学高效的指标评价体系。

这个评价体系的指标设计,前提还是要把握好五句话、20字总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既要考虑评价体系是区域内的一个综合体系,各项指标之间相互关联,又要能够从多层次、多角度反映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实际情况;既要能够准确地反映出上级党委政府对区域内发展目标的要求和人民群众对乡村治理的所需所盼,又要使物质激励、经济发展、人均收入、基础设施、社会保障等硬性指标和文化、道德、社会建设、生态保护、乡村文化遗产保护、乡村人才政策等软性指标有机结合,便于量化统计,易于采集,并能确保其科学性、准确性。

政事儿:在两会上,有委员提出要建立现代告老还乡制度,鼓励退休干部等回乡发挥余热。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江泽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我觉得这个“人才”是广义的,包括方方面面的人才。比如科技人员、农业技术人员、农民企业家、职业农民等,都很重要。无论是医生、教师、学者,只要他们能依法依规,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都应当给予积极鼓励。至于你说的取一个新名字,这个无所谓。

政事儿:但基层党政干部对乡村振兴影响是不是更大?

江泽林:当然,他们的影响力更大。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推动乡村振兴,必须发挥基层党员干部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在基层的干部就在群众身边,常与老百姓打交道,对农村最熟悉,对农民的需求也最为了解,他们无论是在社会组织动员,还是贯彻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都有很大影响力。只要按照中央要求,扎扎实实做好工作,争当乡村振兴的“主力军”,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勇气,带领群众“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地实干,乡村必将振兴。

谈产业扶贫

政事儿:现在不少地方在产业扶贫时存在搞形象工程、“拉郎配”等现象。你认为市场主体与行政手段之间该如何平衡?

江泽林:面对脱贫工作中最难啃的硬骨头,必须进一步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科学调整利益结构与资源配置方式,建立健全决胜脱贫攻坚的有效机制,让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协同发力。

一要完善政府与市场协同发力的顶层设计。综合考量政府与市场的协同效应,平衡政府扶贫工作的成本和收益,合理引入市场机制。政府途径主要应是通过制定、实施和监管脱贫政策来完成,市场途径主要应是通过建立在贫困主体自主决策和市场交易的基础上来完成。

二要构建“政府-市场”双向扶贫开发机制。既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释放市场配置扶贫资源的更大空间,有针对性地开展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移民搬迁扶贫、社会保障扶贫以及光伏扶贫、电商扶贫等多种扶贫措施,提高扶贫实效,又要在基础设施、公共工程与公共服务等领域,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

谈东北振兴

政事儿:你长期分管农业工作,在吉林工作一年多,是不是有更深入的了解?

江泽林:东北振兴应是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就农业而言,吉林省是我国农业大省,粮食产量连续多年保持在700亿斤以上,单产、总产一直位居全国前列,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5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时指出,“从全国看,吉林处于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第一方队,要走出一条集约、高效、安全、持续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争当农业现代化排头兵”。几年来,吉林省一直牢记总书记的部署和嘱托,不断努力开拓进取、奋发有为。

政事儿:你认为吉林如何把乡村振兴这项工作做好?

江泽林:关键还是把中央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措施落实好。吉林的农业技术水平和农产品加工业在全国很好,对脱贫攻坚抓得很紧,基础条件也不错,我相信按照中央的部署要求能够实现脱贫任务。

今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以“粮头食尾”为抓手,发展壮大乡村产业。我这次参加全国两会,带来的一个提案的重要内容就是:“实施‘粮头食尾’工程,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主要考虑是:我们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产业兴旺是重点。产业兴旺必须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道路,以第一产业为基础,二三产业奠定在第一产业基础上并为之服务。“粮头食尾”恰恰涵盖了一二三产业,对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我建议:一是国家实施“粮头食尾”工程,做好“粮头食尾”工程顶层设计;二是围绕财政、税收、土地、金融、人才等制定优惠政策,开展“粮头食尾”工程试点和探索;三是培育“粮头食尾”新业态,强化从“田间”到“餐桌”全产业链安全监督管理;四是建立县、乡、村分级项目管理责任制等,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五是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促进农村产业振兴、农民收入增加,完成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吉林要争当农业现代化排头兵的光荣任务。

政事儿:你对东北振兴有信心吗?

江泽林:有信心。东北有很多优势,比如吉林省是农业大省,也是制造业大省,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时对吉林发展已提出明确要求。去年习近平主持召开东北振兴座谈会时强调,要“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建设开放合作高地”“以培育壮大新动能为重点,激发创新驱动内生动力”等。现在吉林省委省政府正在认真落实,无论在进一步做大做强现有产业,还是在提升产业水平,实现经济转型升级,都会取得一些成效。

实现东北振兴需要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半年来,我们对如何深化延展中国长吉图战略,培育吉林乃至东北新的重要增长极进行了思考。比如,在本次政协全会上,我提出了《关于建议国家支持珲春市建设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及海洋经济合作示范区的提案》。

主要考虑是:珲春地处祖国东北边陲,地理位置独特,是中国长吉图战略的“桥头堡”,连三国通五国,毗邻海域是世界性渔业高产区,已形成产值近百亿的跨境海洋产业发展带,发展海洋经济潜力巨大。如果批准将珲春建设成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及海洋经济合作示范区,可以弥补我国东北海洋经济发展城市布局的空白点,进一步加强东北亚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构建互利共赢的区域产业链、创新链、物流链。吉林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开阔的眼界,融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提升与外界合作交流的水平。

政事儿:长春长生公司问题疫苗案后,吉林全省上下抓作风建设,现在进展如何?

江泽林:吉林省委认真贯彻中央要求,以解决长生公司问题疫苗案为契机,把它作为作风建设非常重要的抓手,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干部作风大整顿。在整治过程中,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广大干部从这件事情中认真汲取教训,按照省委要求,严格对照自己,进行了方方面面的认真检查,整治非常有效。我也明显感受到,基层干部的责任心和工作状态发生了很大变化。

今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吉林省委省政府召开以“抓项目、抓环境、抓落实”为主题的动员会,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比如在落实“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全面深化改革”上,采取以制度创新带动经济创新,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全面推进“只跑一次”改革,提升行政审批服务效能,解决审批慢、环节多、服务差、不作为、乱作为、乱执法等问题;推动各领域向民间资本全面开放,彻底打破“玻璃门”、“弹簧门”等障碍;全方位、多角度加强监管,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创新投资和融资模式,建设多元化融资体系和多层次资本市场,进一步完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提升软实力,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